陈孔龙:李雷与韩梅梅,多年以后他们怎么样了? 陈孔龙是一个随性的人,无论是外表还是他的聊天风格。回顾他到目前为止的职业生涯,若用“颠沛”来形容似乎也不过份。 不知道是这种颠沛造就了他随遇而安的气质,还是他的随性带来了职业生涯的多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在设计路上还会继续“流浪”,不断找寻内心的那股激情。
“设计会让生活更有激情,不会让你颓废” 在陈孔龙眼中,做一个好的设计师并没有那么容易。外界认为这个行业的门槛不高,但在他心中,这个门槛相当高:不仅要学设计基础知识、美学、手绘和彩绘设计稿,各种电脑专业设计软件,还得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或被动地吸收其他领域的诸多内容。“设计师就是一个集大成的职业。”他很严肃地地认为,要发自内心地热爱设计,同样还得耐得住时间的寂寞,得经过很多作品的积累,才有机会成为一个真正的设计师。在这过程中,赚钱不能作为唯一的目的,设计师得不断寻找内心的东西。于他而言,这个东西叫作激情,“我觉得,设计会让生活更有激情,不会让你颓废。”这种看似不经意的随性外表下蕴含的内心激情,或许就是他的设计最大的魅力。
一次比稿促成的离职 陈孔龙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才摸到门槛。2002年,当时还在做柴油发电机市场销售的他,在面试一个小伙子时,听后者抱怨他们公司的待遇太低,并提起刚到福州的某家装公司也在招人,而且条件很好。于是,陈孔龙迅速做了两个决定:把小伙子招进公司,自己应聘并成功进入那家家装公司,由此开启了自己在家装设计行业的生涯。将近10年的时间,他经历了好几次的“公司-单干-公司”的不断调整,期间有连续半个月没日没夜赶进度,吃住都在工地的辛苦,也有把公司渐渐做大,办公室从100平扩到1000平的自豪。2011年,陈孔龙在一次房地产项目的比稿中,感受到专业设计公司的魅力。他心底的设计梦又开始有了新的目标,想在专业角度做得更出彩的他,经由朋友推荐去了业内知名的唐玛。
没到最后一秒绝不放弃 第一个案子他就被派到内蒙古的通辽市,去做一个茶会所的设计,紧接着去浙江做一个酒楼。在唐玛,陈孔龙拿到了大量的锻炼机会,也渐渐树立了作为设计师的成就感。那几年,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与国际设计公司一起竞标中铁西安中心写字楼的方案。虽然最终输掉了比标,但那种没到最后一秒都绝不放弃,力求把方案改得更完美的拼命,让陈孔龙对这个职业充满了高度的认同感。那是一段让陈孔龙至今仍感觉受用很深的时光,他真正了解了设计是怎么一回事:“设计其实不只是要好看,还要有内涵,要涵盖当地的人文,客户自己的历史等等很多方面。”今年1月份,他从信阳带着自己的团队回到福州,还特地拜访了一些福州的设计公司做交流,其中就包括唐玛。
一个福州人的北上之路 去信阳的故事,陈孔龙的版本很简单:有一个他认识的闽籍开发商在那边做了一个房地产项目,于是他就去了。2016年6月份,他在信阳做了一场名为“让生活更美好”的发布会。这种玩法在信阳还没有人用过,他一下子就打响了自己的名声。从2015年至今的4年,陈孔龙和他的龙野设计事务所越来越融入这座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相互交融的城市。尤其是随着像万科和恒大这样有实力的大开发商的陆续进入,陈孔龙看到了自己在设计上越来越精进的机会。“在这里做地产项目,一个好处是设计上可以更早地介入。”谈起自己这两年专注于地产项目,他说最大原因是有机会参与到整个楼盘的规划中,“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学习到新的东西,比如户型开发模式,园区绿地规划等等。”
“把钱花在更值得的地方” 前年有个开发商拿了一套55平方的户型,希望陈孔龙进行改造。“那是他们一期正在卖的户型,市场反馈的效果不是很好。”经过陈孔龙设计改造后的新户型,开发商非常满意,直接拿去当二期最贵的户型去推,还卖得特别好。而他在这些方面所展露的专业实力,不仅为他的事务所留下了一些好的项目作品,还获得了开发商的尊重。成本控制与设计美感之间的矛盾,一直是设计师要面临的问题,在陈孔龙的眼中,这就是区分设计师成熟与否的分界线:“成控与美感都要达到,我的理念是把钱花在更值得的地方。”与业主在前期进行大量的沟通,充分替业主考虑到如何省钱,在关键处又坚持设计原则,这也是他能够迅速切入信阳市场,获得业主和开发商大量好评的原因。 龙野空间设计事务所(信阳)案例
不像售楼处的售楼处 在信阳的几年,陈孔龙做了一些自己很喜欢的作品,其中就包括一个开发商的售楼部。不同于一般售楼处满满当当的功能模块分区,陈孔龙在那个空间的设计中很少使用隔断,而体现为更多的开放空间:“设计的理念是希望人走进去,不会感觉到这是一个售楼处,而是一个自己和家人可以待很久的公共空间。”与此同时,他在一些细节上植入了信阳这座有着厚重历史,诞生了春生君、司马光和郑成功等历史名人的人文底蕴因素。弱化售楼处功能感的同时,他成功将其打造成一个充满文化感和文艺感的城市名片。虽然这种设计手法是当下的潮流,但能在信阳这个城市将其实现,陈孔龙还是觉得相当满足。
多年后的李雷与韩梅梅 他的另一个得意作品是在2015年完成的。“那天下午,我在做一个样板房的提案,也不知道怎么的,突然间脑袋里就闯进了李雷和韩梅梅的故事。”灵感迸发的陈孔龙,当即就把这两个80后都耳熟能详的人物故事,以信阳为背景写了下来,并且以此提案跟开发商建议,做两套两种风格的户型。这两个户型,就像他的故事中多年以后的李雷和韩梅梅一样,不仅存在左右的空间关系,还有一种情感关系,代表着陪伴与相随。后来的市场反应也证明了这个设计理念的成功:男性客户往往都喜欢李雷那一套,而女性客户都奔韩梅梅那一套去了,开发商甚至还意外地获得了多组在一层直接买两套的客户。一次随性的灵感迸发,得到了设计与市场皆大欢喜的结局,也许就是他心中对于设计师这个职业的最高认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