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应具备“半艺术家半匠人”的素养

2020-04-02[举报]

admin

管理员

  朱林海 :福州室内设计师,美术系油画出身,提倡以设计引导生活方式

  当下很多设计师呼吁“匠人精神”的回归,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流行这个,可能是取它的某个优点吧,毕竟单纯意义上的“匠人”多指做事扎实、精致、到位但缺乏想法和创造力的一个群体,我想,作为设计师,谁都不希望成为这种意义上的“匠人”,也不愿意自己的作品被人评价为“匠气十足”!所以,更确切地说,设计师这个行业它应该是属于半艺术家半匠人的。

  “半匠人”就是他做出来的东西必须实实在在的,现场要能落地,要足够的精致、细腻;另外,好的设计师必须要有一定的艺术天分、艺术思维,但又不能是纯粹的艺术家,因为纯粹的艺术家可以搞概念,可以天马行空,而室内设计还是以实用为主,需要可以落地的创意。所以设计师要具备“半匠人半艺术家”的素养。

  一个设计师做得好不好其实跟他的审美有很大关系。如果他的审美很到位,能够理解美学里的相关原则跟规则,那他做任何类型的设计都好看。此外,设计是服务性行业,当业主有新的需求,设计师也需要尝试新的、更多元化的设计。其实,一个设计师全面发展也挺好的,普通的也做,中式的也做,美式的也做,到最后其实什么式都不是。所谓“无招胜有招”,说到底就是要学会“融合”。

  对于室内设计而言,具体什么风格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达到业主的居住需求和精神层次,能否提供给业主一个他想要的舒适的空间。不需要具体地去引导顾客具体的一种风格,而应该不断拉伸自己的思想跨度,打破固化思维和规则,把各种文化融合在一起,这才是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应该做的。

  换句话说,设计师要有自己的想法,当你把自己的生活阅历跟主观情感注入作品,这个作品就带上了鲜明的你的烙印。当别人以你的名字来命名这个风格,那你就是成功的。

  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增长,也会直接影响设计师的设计。很多设计师到了一定的年龄之后,做出来的东西就比较有深度,比较有思想。年轻的设计师喜欢泡酒吧或K歌,玩得情绪高涨的时候再去创作,这样设计出来的东西就比较有张力,但是深度稍显不足。随着他的阅历慢慢增加,深度就会慢慢增加。任何一个人都是一样,包括我也一样。

  从年轻到现在,设计的东西慢慢地就更注重实用、舒适和内涵。比如家居的设计,首先要满足功能性,其次要符合空间的性质,家就是要有家的感觉,你要给业主创造她向往的家的感觉,让她住得舒服,这是一个宗旨。那其他类型的空间也是一样的。

比如餐饮空间,我们撇开管理因素、经营因素,如果只顾形式上或拍照时的好看,结果客人不愿意来,那就失败了。设计跟艺术不一样,设计的初衷是在实用的基础上再去体现美。所以,有时候设计还是要回到原点,要具体考虑项目的性质和用途,不能一味地玩效果,忽略了根本。

给作者打赏

0条评论